1 1 1 1 1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读者天地 >

有书相伴的日子是心灵的山居

本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7-09-05 16:08:53 点击量:

都市车水马龙的生活里浸染得久了,很多人便不免向往起山居的清幽惬意。某种程度上,读书与山居竟有一比。一旦拿起了一本好书,只要自己能够逐渐沉浸其中,则不啻悄然步入了溪流潺潺鸟鸣婉转的山水之境。置身于如此境地,可以与智者促膝而谈,可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可以忘却俗世扰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书相伴的日子是心灵的山居。
  关于山居,《小窗幽记》中的表述可堪玩味,“山居有四法: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此山居四法转述为现在的话就是,树木杂生没有行列次序,石头错落没有固定位置,房屋简陋没有宏大构造,心中闲适没有世俗机心。窃以为,如此山居法则同样不失为读书的理想状态。
  “树无行次”可看作是读书的选择。读书,不能过于拘泥,过于拘泥则乐趣丧失,而且,消化吸收的效果未必良好。就有这么一类读者,读书不是听凭自己内心的召唤,反倒是屈从于别人眼里“应该的样子”。别人认为应该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他们就跟着去读,即便读得味同嚼蜡,读得上下眼皮打架,依然勉强为之。其实到头来,除了可说一声自己读过这本书之外,并未得到什么益处。还有些读者在读书时不善于略读、跳读与精读的有机结合,在出版物浩如烟海的当下,往往因此而浪费了时间,错失了太多书路胜景。树无行次,若也能“读无行次”,岂非可在灵活基础上收获颇多?
  “石无位置”与“屋无宏肆”则好比是读书的状态。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癖好,有的人读书喜欢桌案洁净,书籍排列得规整划一,从而在赏心悦目中安然进入阅读秘境;有的人讲求得却是随性,各样可心的书籍散乱得到处都是,方便自己随时随地抓起来大快朵颐;有的人读书时必须安静,必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凡此种种,诚所谓“石无位置”。要不得的是,过分追求客观条件,以至于舍本逐末,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撂在了一边。现实中此等“读书人”似乎不少,他们有装潢华丽的书房,有成排的书架、成套的丛书撑持门面,但要说平时有多少时间用于读书,所藏书籍有多少认真读过,恐怕只能说读书条件与读书效果“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特别是在当下,许多人热衷于购买款式新颖、功能先进的各种手持阅读终端电子产品,然而纵观微信、论坛当中话题的焦点,往往集中于设备本身的性能、价格,不免给人以“买椟还珠”的黑色幽默剧又在活脱脱上演之感。“屋无宏肆”,能否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潜心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心无机事”,表明的正是一种读书的追求。这似乎很大程度上应和了林语堂所推崇的读书态度,“究竟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书艺术呢?简单的答语就是:随手拿过一本书,想读时,便读一下子。”在林语堂看来,读书就该求得闲适,读出兴味。与功利化读书相比,“心无机事”地读,读出的未尝不是一番别样洞天。
  许多人向往山居,未必能长久山居;一些人推崇读书,却也未必能认真读书。所以,说到底,适度约束自己,始终瞅准方向,像悠然山居那样对待读书,读书生活也才富于情趣,继而助益自身走好脚下的路。(周慧虹)


                                                                                                                                               责任编辑:李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