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读者天地 >

一样的小城,不一样的风景——两版《小城之春》观后感

本站来源:影视艺术学院 王楠 发布时间:2020-09-23 14:04:50 点击量:

 
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和田壮壮导演的《小城之春》,虽内容相同,但导演表达的思想却是有所不同。费穆导演更侧重对女性的刻画,注重心理剖析和情感波澜为中心的结构模式;田壮壮导演则站在一个更客观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诚然,影片受个人情感的影响越少,所揭示的内容就越为丰富。但相较而言,费导更注重民族美学的现代表达。因此,更值得称为佳作。

 
\
 
\

 
首先,费穆的《小城之春》更关注人道精神。女主人公玉纹的独白,揭示了人物隐秘的内心情感,以及与现实关系的矛盾,最终达到了一种诗意化的追求。以玉纹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旁白,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语言简练,富于生活气息。有人认为旁白过于冗长,是影片的败笔,我想未必。生活化的旁白,使观众更能走进玉纹的内心世界,更能凸显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内心矛盾及其抉择。玉纹说“我没有勇气死,他好像也没有勇气活”,流露出她心中无限的感伤与悲情。“他说他有肺病,我想是神经病”,展现出玉纹的无奈。沉默的人,心里也有千言万语,只是在这个小城里无人倾诉。影片中玉纹和礼言的对话不多,通过旁白的方式,更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将玉纹内心的苦闷、期望展现得淋漓尽致。玉纹旁白使影片更有抒情诗的格调,使影片更像一首散发着生活气息的散文诗,强调了影片的人文主义色彩。玉纹的旁白,可谓是影片的点睛之笔。田壮壮的版本中去掉了旁白,这也就意味着去掉了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去掉了主角与观众的直接沟通,女主角的心声也不能够生动形象地流露出来,女性内心的抉择也展现得相对薄弱。费穆导演的人物旁白更加诗意、细腻地传达出影片主旨。费穆导演不太强调人物所面临的戏剧冲突,不以情节构制影片节奏,而是以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构建发展节奏。
 其次,费穆的《小城之春》更侧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费穆导演将传统话剧以写实与写意的方式展现出来,堪称诗化电影的先河。影片中破败的城墙和残破的院落以及小城中的一户人家,勾勒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的动荡、小城对人的禁锢。影片开头,玉纹挎着篮子拿着药慢悠悠地在城墙边走着。她过去也时常喜欢在城墙上待着,要不是拿着药和菜,可以在这待上一整天。城墙,既是禁锢玉纹们生活的枷锁,也给玉纹们带来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玉纹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内心渴望自由,渴望解放,但是迫于小城以及常规礼教的束缚无法走出去。同时,城墙也是新文化与旧文化的界限、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影片首尾呼应。影片结尾,玉纹站在城头,望着渐行渐远的志忱,首尾呼应,起于小城,也止于小城。这种凄婉的结局,是极具中国化的女性克制。小城中的玉纹,经过情感的抉择最终留下,尽一个妻子的义务照顾生病的丈夫,折射出那个时期中国百姓在社会动荡后所面临的抉择。影片中,身为医生的志忱,是非常具有现代化的人物,他更像是新文化的代表,他的到来是新思潮的一种介入。但与此同时,他也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典型,理性多于感性。志忱和玉纹的选择,正是中国人最为传统的情感方式:发乎情,止于礼。费穆对于两人之前的相爱、离别一律简单概括,与大部分影片过于煽情化的描写迥然不同。俄国影圣塔尔可夫斯基曾说,黑白电影是最能刻画人物精神维度的电影形式。黑色的影调,一笔略过的旧情,破败的城墙、庭院,从叙事到场景都是如此极简。全篇过渡均为渐隐,一切极富生活气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是玉纹一行人在小河里划船,阳光洒在河面,伴随着妹妹悠扬的歌谣《在那遥远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当妹妹唱到“人们经过了她的身旁”,志忱不免向玉纹看去。伴随着“总要回头留恋的张望”,玉纹又不免回头望去。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和谐。此时,出现了小城短暂的春。在田壮壮导演的版本中,这些诗情画意的地方都被简化了,那种细腻的情感也随之散失。他的小城是绚丽的,院子里各式的花草,巷子里有商铺、药房……一切那么艳丽,更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因此淡化了玉纹的主观色彩,淡化了女性色彩。反而是费穆导演写实与写意的水墨画更加强化了女性色彩。
 最后,费穆的《小城之春》人物形象塑造更为丰满。人物是故事的核心。费穆的小城人物是丰满的,每个人都经历了内心的痛苦挣扎。比如一直守护着旧理念的礼言,虽是小城的掌权者,试图把所有人束缚在小城之中,但他也具有温情的一面。当试图自我了断成全玉纹又被挽救时,他流下了两行泪水。这一细节的刻画,更加深入人心,观众也给予了那类男性人物一份同情。电影中人物的塑造,不仅停留在现实对应人物的写照,同时也把导演自己的爱憎情感、对生活的思辨赋予给了人物,使之经历了情感波澜的变化,更加富有独特的感染力。正如黑格尔所说:“应当具有某种特殊的情致,作为基本突出的性格特征。”而在田壮壮的小城里,缺少了这些细微的元素。比如他所设置城墙上的一场情景,玉纹告诉志忱那是她之前把手绢挂在了树上,志忱就立马上去为他取了下来。在费穆的小城中是这样的:志忱拉着玉纹走着,玉纹仿佛想起了什么,就向着前面跑去了;志忱向前追去,镜头也随着近景转化为两人背影的远景。相对而言,一个突兀生涩,一个自然朴素。
 费穆导演的小城更像一幅中国的书画,讲究写意,情景交融,有那种哀婉低吟的情调,不愧是民族美学的现代表达。影片借男女之情表达了一场家国之思,叩击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苦闷心态。更难得可贵的是,影片展现了中国电影自身的民族风格,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