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阅读心语 >

活着就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活着》读后感

本站来源:作者:王笑菲(研究生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审稿:师俊芝 孙琪 发布时间:2019-06-12 09:22:53 点击量:

  \
 
作者:余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馆藏地:兴安校区图书馆A座113室
索书号:I247.57/7920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这是《活着》这本小说的结尾部分,当我坐在书桌前,读完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多钟了。我合上书,闭上眼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彼时彼刻我开始渐渐明白,整部小说自始至终都在向我们展示生活的种种残酷,在这样如此悲惨、凄凉的环境之下,或许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余华先生的手笔很吸引我,他写的故事节奏紧凑,用“我”在田间地头与福贵的谈话,串起了福贵的一生。我从未想过自己能在几个小时内将这本并不算薄的书读完。故事里,福贵年轻时吃喝嫖赌,纨绔浮荡,赌输了家里的房产以及一百亩地产,家里由大宅院变为茅草屋;之后,苦难便接踵而至,父母、儿子有庆、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女婿二喜、外孙苦根一个个身亡离去,让他一次次尝到人间生离死别的痛苦。比起他们的离世,福贵好像更有理由离开这个让他经历了太多苦楚的世界,然而,面对生活的蹂躏与命运的捉弄,他并没有选择用死亡的方式来向这个世界投降,而是选择继续活下去。福贵也许并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他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他知道无论经历了什么,只要一息尚存,他都要活下去。或许这才是我们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生,是一种本能的存在,它无关追求与梦想,是对生命本质认可的最真实的信念。
    我忽然想起罗曼·罗兰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我不知道身处花样年华且并没有真正地经历过生活磨难的我,现在谈及生活的苦难是不是资历尚浅,但是对于已经走过的生命里的八千多个日日夜夜,“活着”这个词一秒钟也没有从我的面前消失过。这个词赋予了生命本身太多的意义,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所给予我们的生命的真谛,也让我们体味到了人世间苦难生活的惆怅无奈,当我们真正地去面对生活给我们抛过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时,我们别无选择,唯有迎难而上,我们不能放弃,也没有理由放弃,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去对抗的资本,也唯有活着,我们才能意识到那个没有向困苦生活低头的自己有多么值得骄傲。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似乎是我们用来调侃生活的一句玩笑话,但是细细想来,这句话也体现了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我们既然生而为人,就应该学会真正去观察、感受、理解、思考生命中的一切,一个人不能因为混得风生水起而觉得自己活得就有意义,也不能因为过得穷困潦倒就觉得失去了活下去的必要。因为,就像余华先生在《活着》中所说的那样,“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生命、生存,似乎也并没有太多的理由,活着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抑或是我们在想办法征服这个世界的过程中的最后的倔强。
    小说的最后,福贵在牛市买下了一头即将被人宰杀的老牛,面对磨刀霍霍的屠宰者,牛留下了眼泪,或许是福贵在牛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或许是牛对生的渴望与追求真的感动到了福贵,福贵买下它并给它取了和自己一样的名字,这大概是他对自己生命的另一种救赎吧。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在被一次又一次的重击之后,当我们都以为他不会再站起来的时候,他依旧慢慢地站起身来,掸掸身上的灰尘,踉跄着向远方走去……这也许就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生活一定不会万事如意,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苦难中学会坚强。活着,看似很简单,可有时候却很难。余华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福贵也好,任何其他人也好,一生是窄如手掌,还是宽若大地,甘苦自品,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