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阅读心语 >

真假美猴王之谜——《西游记》读后感

本站来源:作者:宋子玉,国际传播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发布时间:2021-11-25 09:08:00 点击量:

\
真假美猴王一直以来是《西游记》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但是因为情节精彩,更是因为有很多可以让人联想讨论的地方,当然在很多人的解读中也有一堆阴谋论。
 
有人说,真的美猴王由于不想听唐僧的话,于是在雷音寺被干掉,留下来的是假的美猴王。有人说,假的美猴王是真的美猴王变的,因为真美猴王想给唐僧来个下马威,也是在向佛祖讨要个说法,让唐僧知道美猴王不是唐僧说撵走就能撵走的,美猴王在取经团队内的功劳不是唐僧一个人说抹杀就抹杀的。也有人说,真的美猴王就是悟空,假的美猴王也就是六耳猕猴,最后活下来的也还是悟空。个人比较赞成第三个观点。第三个观点虽然符合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是此观点也同样隐藏着近于阴谋论一般多的秘密。人们之所以支持第三种观点,关键在于小说中提到的“二心”——此“二心”不是真悟空一个人分化出来的正心和邪心,而是道心和人心。
 
真假美猴王的情节和悟空怒杀强盗紧密相接,可以看作一个单元故事的上下回。要想知道真假美猴王的众多谜团,就必须搞清楚在前一个情节中悟空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个情节的梗概大多数人并不陌生。悟空接连两次杀了强盗,不断地违背唐僧的意愿而触怒了唐僧,因而再次被唐僧驱赶出取经团队。悟空为什么敢一再违背唐僧的心意?悟空把取经当成了自己奋斗的事业。既然取经在悟空心里有这么重的地位,那么,在这个团队里,唐僧就不该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悟空是取经团队中当之无愧的擎天柱、紫金梁。从白骨精和奎木狼的情节中,读者可以明白,若没有悟空,稍微厉害点儿的妖怪就能颠覆取经团队,取经就是一句空话。况且,悟空曾为取经立下汗马功劳,也有底气在某些事情上可以不对唐僧百依百顺。当然,悟空这次确实莽撞了。唐僧也不是一直忍气吞声的人。于是,师徒二人再次出现了决裂。
 
取经被悟空当成了事业,这一点在小说中已经体现。比如在黄眉怪和狮驼岭的情节中,一直最关心行李和把“取经”挂在嘴边的不是唐僧反而是悟空:
 
行者才动手,先解了师父,放了八戒沙僧,又将二十八宿、五方揭谛个个解了,又牵过马来,教快先走出去。方出门,却不知行李在何处,又来找寻。亢金龙道:“你好重物轻人!既救了你师父就彀了,又还寻甚行李?”行者道:“人固要紧,衣钵尤要紧。包袱中有通关文牒、锦襕袈裟、紫金钵盂,俱是佛门至宝,如何不要!”
 
悟空答应菩萨陪唐僧取经的原因,也不是单纯报答唐僧的恩情那么简单——那点儿恩情在悟空眼里不可能是驱动行为的决定性动力。比如,当悟空发觉唐僧使了个套给自己带上紧箍咒后,恼羞成怒。自己堂堂一代魔王,竟然被个凡人绊住了,当时就想对唐僧下手。小说写道:
 
“你再念念看。”三藏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问师父,你这法儿是谁教你的?”
 
可以看出,悟空还是当初那个大闹天宫的悟空,独立意志和自由是他最重视的东西之一。谁也不能控制和命令他,谁也不能干涉他的自由自在,除非是他自己愿意。这也拆穿了一些阴谋论,说什么取经的悟空是假的悟空,闹天宫的悟空才是真悟空——悟空不可能真想取经。悟空就是想去取经,只是一开始不怎么重视,后来才慢慢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悟空追求的不是反叛。很多人认为不反叛不闹事就不是悟空了。悟空的初心从来没有变。悟空学本领闹地府,追求的只是不想让人管束自己,想真正做到自己的命自己做主,自己的意志自己支配,自由自在。不是为了闹事为了反叛或反抗什么才学本领。他学本领的原因,不是谁压迫了他而激起了反抗和斗争意识,而是他就是想让自己可以永远自由自在罢了。有原文为证:
 
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众猴鼓掌称扬,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大设筵宴送大王也。”
 
悟空的初心就是让自己成大道,因此后来才会被天庭的仙位吸引。被唐僧收为徒弟后,他也是为了能让自己成正果才去取经。取经,本就是悟空心甘情愿的。
 
悟空闹天宫,还是因为他追求自在的方式出了问题。太过于自我,惹怒了天庭,终被佛祖镇压。悟空成长了,知道靠武力手段是行不通的。闹不好,反而失去了自由。现在有取经这一条路,既可以让自己重获自由,也可以让自己在三界的地位有质的提升,成大道成正果,何乐而不为?
 
正因如此,悟空在被唐僧赶走后不是向上次那样真的回了花果山而是去了南海找菩萨。悟空这么做,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在见到菩萨前,他遇到了善财童子——也就是被收服的红孩儿。红孩儿就问悟空找菩萨做什么,悟空说有事要告菩萨。但童子却理解成了悟空要控告菩萨,便对悟空说了些不好听的话。谁知悟空当场发火,把童子吓得直抖。悟空不是开不起玩笑的人,也不是经不起骂的人,但这次悟空真的着急了。悟空说他不是控告菩萨而是有事要告知菩萨。其实悟空也确实想控告,不过他控告的不是菩萨而是唐僧。(此事在雷音寺那里又提到过,也算是一个伏笔)
 
悟空见到菩萨后,果然就委屈地哭起来,大概意思是说:我为取经奉献了这么多,你们当初也是答应我让我一路走到西天成正果;现在怎么就因为我干掉几个强盗,那个唐僧就有权力说撵我走就撵我走呢?你可得给我个说法。如果实在不行,你得念个松箍咒,把我头上的紧箍拿了,我才能回花果山。菩萨当然不想让悟空离开取经团队,就好好地劝导悟空。
 
话分两头。这边厢,悟空在南海向菩萨诉苦;那边厢,唐僧立马又遇到了劫难,甚至比以往都可怕,因为这次妖魔直接用武力对唐僧动手。妖魔就是假悟空六耳猕猴。有人说这个假悟空就是真悟空自己变化来报复唐僧的。其实这个说法缺少说服力。
 
假悟空见到唐僧,很恭敬地施礼认错,想要唐僧收留他。这就不对了。要知道,真悟空之所以被唐僧撵走,就是因为认为自己在团队应该有和唐僧平等的地位,而不顺从唐僧的意愿,不想说一句服软的话。而这假悟空上来就说好话。那真悟空既然能说好话服软,当时就说了,何必闹得自己都要被撵走才变一个假的自己来给唐僧说好话?
 
唐僧怒气未消,直接给假悟空一鼻子灰。假悟空大怒,拿住棒子就往唐僧身上碾了过去,显然是奔着一棒子干掉唐僧的目的来的,不是轻轻碰了一下。唐僧时刻有六丁六甲等护法神的保护,但就在众神的保护下,唐僧也就剩下一口气了,若不是八戒沙僧及时回来抢救,唐僧可能真就半路归位了。这更说明了假悟空不可能是真悟空,因为真悟空对唐僧的感情也颇为深厚,不可能真的下手。原著中,在黄眉怪和狮驼岭这两回,悟空实在对妖怪没有办法了,想起唐僧要被吃了,心里难受得都哭了起来:
 
那山门口四大金刚却才闪开路,让行者前进。众阿罗引至宝莲台下,见如来倒身下拜,两泪悲啼。如来道:“悟空,有何事这等悲啼?”
 
行者道:“弟子屡蒙教训之恩,托庇在佛爷爷之门下,自归正果,保护唐僧,拜为师范,一路上苦不可言!今至狮驼山狮驼洞狮驼城,有三个毒魔,乃狮王、象王、大鹏,把我师父捉将去,连弟子一概遭迍,都捆在蒸笼里,受汤火之灾。幸弟子脱逃,唤龙王救免。是夜偷出师等,不料灾星难脱,复又擒回。及至天明,入城打听,叵耐那魔十分狠毒,万样骁勇,把师父连夜夹生吃了,如今骨肉无存。又况师弟悟能悟净见绑在那厢,不久,性命亦皆倾矣。弟子没及奈何,特地到此参拜如来。望大慈悲,将松箍咒儿念念,退下我这头上箍儿,交还如来,放我弟子回花果山宽闲耍子去罢!”说未了,泪如泉涌,悲声不绝。
 
原著中又写道:
 
这行者纵筋斗云,起在空中,见那怪回兵闭门,方才按下祥光,立于西山坡上,怅望悲啼道:“师父啊!我自从秉教入禅林,感荷菩萨脱难深。保你西来求大道,相同辅助上雷音。只言平坦羊肠路,岂料崔巍怪物侵。百计千方难救你,东求西告枉劳心!”
 
由此看来,真悟空不可能对唐僧下狠手,那个假悟空就是一个妖魔。假悟空想的就是让自己取经然后成佛,让万民都瞻仰自己。作者设定假悟空这个角色——一个为了自私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妖魔,和真悟空的坦荡真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沙僧被假悟空打跑后来找菩萨,见到了真悟空。真悟空知道后自然想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跟着沙僧去了花果山。到达花果山,真假美猴王展开激战。说是激战,只是刚见面的时候两个打得热闹,到了后面应该是真悟空占据绝对优势。如果作者真想描写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的话,就会按照悟空斗二郎神、战牛魔王那样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众神失色,从早打到晚。而打假悟空不是。打了不一会儿,真悟空就有能力拽住假悟空东奔西走。谁能觉得悟空有能力抓住二郎神或者牛魔王说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的?悟空不着急干掉假悟空有他自己的算盘:一是得证明自己的清白,二是诉自己的苦告唐僧的状。
 
假悟空被真悟空拽住,说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这不是假悟空自愿跟着真悟空来的,而是假悟空根本没有实力挣脱真悟空的束缚不得已才跟了过来。到了南海天庭,唐僧都分不出真假,这倒给了假悟空信心,认为反正没有人能认出我来,跟你真悟空再去几处又何妨。在天宫那里还有个细节,就是照妖镜都无效后,作者旁白:那个大圣冷笑,这个行者欢喜。很明显,大圣就是真悟空。他冷笑,因为嘲笑李天王宝物也不过如此,暗笑这假悟空又逃过一劫。假悟空欢喜,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变化连照妖镜都看不出,当然得意了。
 
后来到了地府,见了谛听。谛听确实可以分出真假悟空,但他也听出了真悟空的心思。知道真悟空真实目的是想去佛祖那里诉说自己的委屈,控告唐僧的无情,所以正好送一个人情给真悟空。不是说谛听怕假悟空闹起来,也不是说假悟空就是真悟空变的。谛听担心戳穿真悟空的心思后,真悟空再像以前一样大闹一番。
 
到了雷音寺,真悟空果然第一急的不是让佛祖辨明真假,而是把自己和唐僧的矛盾经历和自己的委屈说了一大通,然后求佛祖为自己辨明正邪,好让自己西天取经。这里的“正邪”,不仅仅指他和假悟空之间谁善谁恶,而是直指唐僧,让佛祖说明他愿不愿意为自己申冤。有原文为证:
 
众金刚抵挡不住,直嚷至台下,跪于佛祖之前拜告道:“弟子保护唐僧,来造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强徒劫掳,委是弟子二次打伤几人,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弟子无奈,只得投奔南海,见观音诉苦。不期这个妖精,假变弟子声音相貌,将师父打倒,把行李抢去。师弟悟净寻至我山,被这妖假捏巧言,说有真僧取经之故。悟净脱身至南海,备说详细。观音知之,遂令弟子同悟净再至我山。因此,两人比并真假,打至南海,又打到天宫,又曾打见唐僧,打见冥府,俱莫能辨认。故此大胆轻造,千乞大开方便之门,广垂慈悯之念,与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护唐僧亲拜金身,取经回东土,永扬大教。”
 
果然佛祖就表明了态度,在悟空陪唐僧成功取到经之前就答应悟空。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提前内定。悟空只要肯来,就给悟空地位和归属。这下悟空才算了结心事。此时,假悟空对真悟空也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而被真悟空顺手就收拾了。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厘清。这一回的原著标题和佛祖说的“二心”到底指什么。这里的“二心”,如果理解成真悟空一个人的善心和恶心,那么可以理解成真假美猴王就是悟空一个人导的戏。但是,这么理解不太准确。这里的“二心”,其实指的是道心和人心。
 
“二心”这个概念出自《古文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在高而惧也。微,按照《广韵》的解释:微,妙也。大致意思就是:人心是高深莫测的,是让人恐惧的,是邪恶的;道心是精妙的,是淳朴的,是善良的。
 
在原著中,道心是指真悟空为了取经事业忍气吞声,求全受辱,东奔西走,为了洗清自己以前的罪而成就自我的正道之心。人心指的是假悟空六耳猕猴,为了一己之私,为了让万民崇拜自己的虚荣欲望而不择手段冷血无情的人心。
 
清代陈士赋在评论《西游》之书《西游真诠》中说:“灵明本于先天,知识起于后天。由有后天之智识,而先天之灵明因之而扰,故必扑灭知识之心,而后灵明之心自现”,“识知非传心之妙道,一心乃上帝之天心”。清代道人刘一明说:“二心搅乱大乾坤者,二心为人心道心。人心道心,真假不分,则阴阳相混,而搅乱乾坤矣”,“殊不知人心为后天之识神,道心为先天之元神”。
 
二人都认为真悟空是至善的道心,六耳是奸邪的人心。真悟空的道心战胜了假悟空的人心。但是作者对于人心也没有一味否定。真悟空向佛祖证明自己道心的方式,还是借助了假悟空的人心。揣摩作者的本意,大概是在说:道心和人心相互依存促进,才是成事成人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