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来源:解放网 发布时间:2016-12-08 11:44:54 点击量:
[摘要]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图书馆出现了,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
有人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尽管古代的书院,比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也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这些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图书馆出现了,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可以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因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内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馆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可谓是对秦朝以来“焚书”的拯救了。
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之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唐六典·职官》中,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至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属太常,掌禁中图书秘记,故曰秘书”。秘书监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的俸禄是六百石米。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了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的魏征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明代,秘书监一职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还在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需要说明的是,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握,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曾经采取过“焚书坑儒”的手段,来取缔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
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想想看也是,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除了政治因素外,经济情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经在自己的诗歌里,这样描写过老朋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唐代末年,眉州的“孙家书楼”,藏书量在四川首屈一指;明朝范钦的天一阁,也是享誉古今,天下闻名的“图书馆”。
无论是私人藏书还是皇家藏书,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是第一次把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的图书馆。所以说,“江南图书馆”是开创了我国“图书馆”新篇章的图书馆,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文/刘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