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17-03-24 16:09:15 点击量: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再度在全社会掀起阅读、朗读的热潮,同时引来更多人重新审视读书的乐趣和价值。
记者发现,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倡导全民阅读”之后又增加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从提法与用词上不难看出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出全民阅读在社会中的反响逐年递增。
对于“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很多代表委员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心情,并就如何推动全民阅读从偶发性热潮发展成常态化直至真正成为国人的生活方式等问题,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大量建议与提案。
廖华歌:媒体担纲引领读书
“由‘倡导’到‘大力推动’,表明政府对全民阅读越来越重视,也表明已开展10余年的全民阅读活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廖华歌说。
从2014年到2016年,每年的全国两会,廖华歌都会带上与全民阅读相关的建议建言献策。今年,廖华歌履职尽责的建议之一仍是聚焦全民阅读——《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确保全民阅读的持久和深入》。“推动全民阅读,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媒体、家庭、学校、个人等都要行动起来,同时还要探索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为我们的精神力量。”
“这其中,媒体的作用很关键。”廖华歌坦言,媒体具有社会公信力,让群众信服。所以,她建议有关媒体积极倡导和组织阅读活动,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真正形成读书品书、相互交流、不断提高的良好氛围。
在廖华歌看来,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命脉,倡导全民阅读,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出更好的无处不在的阅读氛围和环境,“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陆亚萍:设立全民阅读节
“我认为目前已经具备条件,可以设立全民阅读节。”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陆亚萍说。为此,此次她专门撰写了一份通过立法推动全民阅读的相关建议,“目的是营造阅读氛围,点燃国民热情,唤醒全社会对读书的重视,在仪式中培育阅读文化。”
“虽然目前在国家层面还没能设立‘读书日’,但各省区市以及下辖的地县可设立地域性的‘读书节’‘阅读日’,以图书馆、新华书店、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等为阵地,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形成全民阅读活动的集聚效应,在全社会掀起阅读新风尚,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提升城市或乡村的文化品位。”陆亚萍说。
同时,陆亚萍还建议引导建构数字化阅读观念。“数字化阅读已成为青少年阅读的主要方式。虽然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但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和新媒体阅读并不矛盾,不同媒介载体各具优势,可互为补充。”在陆亚萍看来,阅读最重要的不是通过什么载体阅读,而是读什么、怎么读。“图书馆、各类书屋可聘请一些热爱阅读的人管理,引导大家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带动大家的阅读兴趣。”陆亚萍说。
高洪波:从小培养“文化味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的饮食习惯对味蕾的影响极大,童年滋味几乎与一生为伴。而文化与文学审美习惯即“文化味蕾”的养成,也是在童年期奠定一生的基础,为了让文化自信拥有更广泛、更深入的群众认同,幼儿园时期的教育也至关重要。
为此,他建议将九年义务制教育扩大到十二年,把中国儿童从3岁至6岁的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文化内容纳入国家教育大纲,由国家权威部门组织有关幼教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和幼儿园资深老师及儿童心理学家编写一套幼儿园启蒙教育教材,从幼儿阶段启蒙传统文化和文学知识。“儿童教育,时不我待。应尽早尽快施行,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无论是单语还是双语幼儿园,应硬性规定使用统一教材,应视为文化战略。”
何香久:呼吁诗歌回归民间
“《中国诗词大会》我每期都看,这里面表现出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和老百姓对诗词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呼吁诗歌传统回归民间,因为这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不动产。”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何香久告诉记者,《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将诗词等传统文化的传播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他回忆,去年初,有一位网友将诗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发到网上,让人们跟帖续写,结果短时间内有上百万个跟帖。何香久感慨:“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回归,让国人重新振作文化基因,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方面。”
何香久在提案中表示,中国要有自己的阅读节、读书节,把全民阅读向更深入推进。
李修松:必须力倡系统阅读
“要推进全民阅读就必须提高国民阅读能力,提升其阅读效能。做到这些的关键在于当代条件下阅读方式的科学性。所以,必须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倡导能够提升系统阅读能力的传统的纸本阅读,努力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推进包括利用新媒体环境的系统阅读,让国民能够适应阅读环境的变化,不断提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能,从而使国民素质能够与时俱进地得到提升。”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表示。
他强调:“综观当前情形,系统阅读还得以纸本为习惯载体,当然也要适应发展趋势,研究如何创新技术,使新媒体环境同样适宜系统阅读。同时,在将系统阅读视为前提性、根本性阅读方式的基础上,还必须研究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阅读获取有用信息,正确处理系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碎片化阅读,使其成为系统阅读的有益补充、有效促进,激发灵感并启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