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阅读心语 >

人性的救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本站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李晨溪 发布时间:2020-06-22 08:43:00 点击量:

\
 
身为阿富汗人,当读者告诉我,阅读这本小说让他们对阿富汗人有了具体的认识,他们不再把我的祖国看作仅仅是一片不幸、麻烦不断、灾难深重的土地,对此我深感光荣。        
——卡勒德·胡赛尼
事情从1975年的冬天开始。阿米尔和仆人哈桑一起长大。哈桑从未拒绝过阿米尔的任何要求,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是哈扎拉人,因为种族的不同,受尽同龄人的欺辱,甚至连累到阿米尔少爷。阿米尔天生懦弱,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只能让比他瘦弱且比他年龄小的哈桑来保护。阿米尔的父亲时常因为儿子的性格不像男子汉一样铮铮铁骨而感到失望。但好在阿米尔有写作的天赋。除此之外,阿米尔和哈桑都是斗风筝的行家。而“雷达”哈桑总能顺利地找到被斗败的风筝,然后拿到战利品。
事情的转折便是这一年的风筝巡回赛。哈桑朝最后一只风筝追去时,被一伙不良青年堵截在巷子里,那伙青年对哈桑进行了蹂躏和强暴。然而,阿米尔却在目睹了这一切后选择了离开。之后,又因为无法面对哈桑,以一个“莫须有”的偷窃罪名将哈桑父子赶了出去,却又被告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随着战争的爆发,阿米尔跟着父亲去了美国,成为了小说家,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一切似乎尘埃落定。但二十六年后的一个电话打破了阿米尔所有的平静。电话中说,那儿有他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次阿米尔选择了勇敢,踏上了离开二十多年的故土,开始了自我救赎。
小巷里堆满了破铜烂铁、废弃轮胎、标签脱落的玻璃瓶子、发黄的报纸,哈桑的棕色灯芯绒裤丢在那对碎砖块上。阿米尔本可以冲进小巷解救哈桑,也可以叫人来解决,但是他却闭上眼睛转头跑了。这是阿米尔心中永远的痛,他的懦弱和哈桑的顽强形成强烈的对比。可能在当时那种环境下离开是下意识反应,但我还是很气愤。阿米尔其实一直只把哈桑当作自己的仆人,所以他才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对哈桑的背叛让阿米尔内心愧疚无法释怀,二十六年来承受着沉重的罪恶感、悔恨与痛苦,直到他解救了死去的哈桑的孩子索拉博。
读者会被哈桑的忠诚、勇敢、正直所打动,也会为阿米尔的成长而感动。阿米尔千千万万遍,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拯救长期受到欺辱与压迫的索拉博。这是自我救赎,这是人类在一遍遍成长中磨练出的高贵。
在那个时代,懦弱、种族,就是原罪,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牵引着你,令你生不如死。同时,那里也充满了善意、希望。那片土地承载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今天的我们只能试着理解那个年代的阿富汗人做出的决定。风筝是具有象征性的,可以是亲情、友情或者是爱情,也可以是救赎和正直。对阿米尔来说,他只有再一次去追风筝才能真正变成一个健全的人。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我们都要勇敢地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