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朝鲜战争》读后感
本站来源:作者:赵家艺,2019级国际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发布时间:2021-06-03 09:42:00 点击量:
“我叫李淑芬,我记得我的儿是十七岁上的战场。那天夜里,他直直的跪在我的面前,看着那样抿着嘴固执的样子,我就想起了他小时候拿着木头做的枪,吵嚷着要打小鬼子。我不拦着他,我的儿他是英雄。走的那天,他的衣服心口的位置都有一个我缝的‘安’字。他走的日子里,我每天都祈求他能够平安的回来,可我等到的,只是像我儿一样的年轻孩子带回的上面染满血的我儿的军装。我问那些孩子,我的儿是怎么死的。他们说他是英勇牺牲的,我擦着眼泪说我就知道,我的儿是好样的。由于整天哭,我的眼睛前面模糊一片,我仿佛看到我的儿朝我跑过来,开心地喊着娘。儿啊,娘这就来陪你了。”
以上,是我从《朝鲜战争》中摘抄的《我叫李淑芬》的片段。在作者王树增对细节近乎苛刻的刻画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宏大的战争场面,更多的是战士们的信仰和不屈精神以及每一个中国人民志愿军背后的家庭缩影。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军入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美国海军进入台湾海峡,影响台湾解放。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中共中央未雨绸缪、深谋远虑,组建东北边防军,把军队调往中朝边界。
1950年10月18日,毛泽东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出兵入朝作战的最后决定。此时,美军已经在仁川登陆。麦克阿瑟认为中国没有空军,觉得战局已定,中国不可能大量出兵。然而此时,中国志愿军已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这是一场极为艰苦的战争,也是至关重要的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国深知“唇亡齿寒”这一道理,先辈们愣是在武器装备各方面都落后的情况下,打赢了这场战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用美国上将克拉克的话来说“这是美国第一次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美国号称160年全无败绩的军队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失败。那么,抗美援朝能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经历了十四年的抗战,又经历了三年解放战争,国家几乎没有什么力气了,无论是领导人、军队、老百姓,都不愿意打仗了。可是事态危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会议上,很多人持反对态度。最终,在毛主席的坚持下,才决定抗美援朝。
如果不出兵,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东北会成为中美对峙的前线,中国的经济将遭到致命打击,中国的东北将被苏联包围。事实证明,毛主席出兵朝鲜的决定是无比英明的。这一仗,让美国至今对我们敬畏三分。
第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全力以赴十分重要。在美国人写的《南至洛东江,北到鸭绿江》一书中,写到了军力对比。中朝联军总兵力35.5万人,其中志愿军28万余人,没有空军,没有海军。我们能够打胜仗,靠的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仰。
第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战,才能够大获全胜。每一个中国人民志愿军背后都是一个家庭。那些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别人的丈夫,别人的儿子,别人的爸爸。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毫不退缩,英勇直前,才换来了最终胜利。
在我看来,朝鲜战争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胆魄与智慧,铭刻了志愿军英勇不屈的风骨,呈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合作、友爱奉献的精神。朝鲜战争是一个火红的熔炉,锻造了那惊艳世人的抗美援朝精神,值得我们永远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