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同情安娜——《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本站来源:付悦宁,国际传播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发布时间:2022-11-27 16:52:00 点击量: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娜和渥伦斯基之间的爱情故事,另一条是列文和吉蒂之间的故事。这两条平行的线索,共同构成了小说的拱形结构。
安娜的爱情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传统套路。贵族小姐安娜嫁给了大他20岁的高官。他们没有爱情,只有包办。后来生下了一个儿子,安娜非常爱她的儿子。八年后,安娜去调解哥哥的婚姻问题。哥哥和嫂子的感情危机很快结束了,但她自己却在莫斯科的火车站遇到前来迎接自己母亲的贵族青年渥伦斯基。渥伦斯基被安娜优雅的气质和美丽的外表所吸引,安娜也对这个与她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电光火石般感觉的青年印象深刻。面对渥伦斯基这样一个充满活力、风度翩翩的青年,安娜试图压抑对平淡家庭生活的厌倦而和渥伦斯基发展一段地下情的心思。因为自己的儿子,因为现处的生活状态和阶级地位,她不能放任自己。她努力压抑,但越压抑,欲火就愈燃愈烈。很自然地,她与渥伦斯基开始了一段罗曼史。她把渥伦斯基当做真正的爱人,成为渥伦斯基的情人。
安娜的爱情故事像是上海社会的一个绯闻故事。但如果这只是一个绯闻故事或者不轨事件的话,我们应该能从文本中感觉到作者的嘲讽——作者会用嘲讽刻薄的语调叙述这个故事。但是托尔斯泰没有这样做。我在阅读时发现,托尔斯泰将安娜放置在一条线索的中心位置,这意味着主人公安娜所有的最微妙、最直接的感受世界是整个小说的中心。托尔斯泰使安娜摆脱了绯闻小说女主角的庸俗,而使之成为世界级别的追求爱情自由和生命尊严的经典女性形象。
首先,托尔斯泰对安娜进行了受难化的叙事处理。安娜得到快乐的源泉是爱情的冲动。这本来应是快乐和纵欲的事,但托尔斯泰把它进行了受难化的描写。一个女人由情欲的觉醒而延伸出的绯闻故事,被列夫托尔斯泰做了去情绪化的处理。读者从小说的后半部分可以看到,接踵而来的精神困境给安娜造成剧烈打击。首先是见不到儿子,然后是和渥伦斯基有了一些纷争。刚迈出婚姻的牢笼,又成为爱情的奴隶,从一个深渊掉入另一个深渊,空虚,恐惧,充满负罪感。回不去家庭也得不到爱情,悲愤地呼号:“我要的是爱情,可是没有爱情,因此全完了。”在茫然和痛苦中,想到死亡。投身火车轮下的一刹那,留给世人的诀别语是:“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在执着追求爱情的同时,在灵魂深处不断受到良心谴责,始终认为自己是个罪人。受难化的描写使安娜由一个绯闻女主角变成了巨大痛苦的审美的展示。通过托尔斯泰的描写,读者发现,尽管安娜有婚外恋情的过失,但绝不是沉溺肉欲的风流浅薄的荡妇,而是非常在乎自我尊严的女人。这把她与上流社会那些假仁假义的伪道德卫道士区分开来。
其次,小说突出了安娜的无辜。雷蒙威廉斯说过,导致安娜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离开了一个有缺陷的男人而想得到另一个有缺陷的男人。对于这两个问题男人的书写,实际上也是托尔斯泰为安娜的悲剧性开脱。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个无趣的、情感单一、灵魂苍白的人,而渥伦斯基虽然在一开始给予了安娜热烈的情感,但最后冷落安娜,并且某种程度上抛弃了安娜。僵硬无趣的卡列宁使安娜情感转移获得了合理性。渥伦斯基给予安娜一个爱情神话又抛弃安娜,成为爱情神话的背叛者和破坏者。安娜在和两位男性的情感博弈中,始终处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地位。这两个男人某种程度上突出了安娜的无辜,使安娜成为值得同情的人。最终,安娜以自杀宣布了她是情感博弈的失败者,但她的死又让她成为爱情神话的捍卫者和胜利者。失败者可以获得同情心,而胜利者则会赢得尊重。这种尊重和同情心洗刷、抵挡了安娜荡妇者的身份。
还有一点就是托尔斯泰时时刻刻提醒读者安娜是如何强健有力、活泼、有着充满生命力的美,就连列文那样清心寡欲的人见到安娜也被她的美所征服。这也是托尔斯泰对安娜的一种辩护。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安娜美的毁灭足以引起人们的震惊和怜悯。
托尔斯泰的叙事描写表现了安娜善良的情怀,塑造了安娜优美的灵魂。读者自发地为安娜辩解,与安娜共鸣。
因此,我们同情安娜,同情这个道德的堕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