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读者天地 >

《红楼梦》与儒家经典关联性分析

本站来源:作者:杨锦辉,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18-06-19 16:36:38 点击量:

“四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和经典著作,也是元明清时期读书士子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小说《红楼梦》在叙写贾宝玉的读书生活及大观园中的文化娱乐活动时,“四书”也是经常涉及的重要内容。笔者以《红楼梦》庚辰本、程甲本为版本依据,对小说中与“四书”关联性文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进一步思考小说《红楼梦》与儒家经典之关系,在历史文化层面对小说进行深入探究。
    统计分析《红楼梦》与“四书”密切关联的词语以及引用、化用“四书”原文的语句,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现象。一是书目名称关联次数。“四书”这个总称出现9次,高于单部书如《论语》《孟子》的名称。这一现象表明,在当时文人士子甚至普通市民的用语习惯中,“四书”作为整体概念使用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出题限定在“四书”范围之中,这一规定强化了“四书”概念的普及;反之,一旦提及“四书”便往往与科举考试、功名仕途相关。
    二是孔子、孔孟关联次数。“孔子”出现9次,其中6次出自贾宝玉之口;“孔孟”仅出现2次,一次出自警幻仙姑(第五回),一次出自探春(第五十六回)。这就表明:小说作者或贾宝玉其实是信奉、尊崇孔子的,但对世人经常提及的“孔孟之道”却并不上心。此外,诸版本之间(如庚辰本、杨藏本、甲辰本、程刊本)与“孔子”相关的细节存在异文及修改痕迹,进一步探究其修订原因,或可推知各版本间的关系。
    三是引用、化用“四书”原文的次数。引用《论语》的次数最高(21次),其次是《孟子》(9次),然后是《中庸》(5次)与《大学》(4次)。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有:1.《论语》《孟子》容量相对较大,可供选择的几率更大一些,而《大学》《中庸》只是单篇,内容比较单薄。2.《论语》在修身、处世方面的内容比较丰富,与《孟子》《大学》《中庸》相比较而言,其生活化、情感化的特质更为明显。3.《论语》《孟子》是清代科举考试命题必选范围,《大学》《中庸》则只是选择性命题。
    小说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有一个明显的规律:无论是从单项统计数字来看,还是从合计数字来看,与“四书”关联性文本比例较为一致,表明小说对“四书”的态度和在引用、化用其语句上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小说《红楼梦》涉及“四书”的生活场景丰富多样,如制灯谜、行酒令等文化娱乐生活,初次见面会谈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闲谈等,表明“四书”在文人士子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科举考试活动。首先,总体上来看,小说《红楼梦》涉及“四书”的场景主要集中在读书学习(20次)、日常闲谈(17次)和文化娱乐(11次)三个方面。其次是丧礼祭祀(3次)、品评人物(2次)、直抒胸臆(3次)及其他方面。这些数据表明:在《红楼梦》的艺术世界中,“四书”不仅与科举考试有关,而且融入到了小说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反映时代文化语境、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等均有重要作用。
    此外,小说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使用“四书”的场景稍有不同。前八十回主要场景是日常闲谈(12次)和文化娱乐(11次)两方面,随后才是读书学习(9次)。这一结果表明,小说作者对“四书”并非刻意反对与批判,而是有所认同与包容。后四十回与“四书”关联的场景有两个特点:一是宝玉读书学习与“四书”的关联明显增多(11次),二是随着贾府衰落和诸芳四散,联句、灯谜、行酒令等文化娱乐活动极少,与“四书”的关联归结为零。
    被后世视为“程朱理学”符号和科举仕进之阶的“四书”,在小说《红楼梦》中却凝结着人性的神韵、散发着人情的温度,体现为小说人物用其中的典故来遣愁抒怀。这样关联的次数虽然不多,却不容忽视。例如第四十五回,薛宝钗劝慰林黛玉道:“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宝钗所用之典出自《论语·颜渊》。作者用一典而道出钗、黛二人心境,堪称神来妙笔。
通过统计分析小说中各位艺术人物涉及“四书”的情况,可以获知他们对“四书”的熟知程度和取舍态度,亦可推知作者对儒家思想的艺术审视态度。首先,与“四书”内容关联次数在所有人物中最多(19次)的是贾宝玉,然后是林黛玉(7次),接着是史湘云(5次),贾政、贾代儒并列第四(4次),贾雨村、薛宝钗并列第五(3次)。这个结果里面,宝玉、贾政、贾代儒等男性人物与“科举”相关,暂且不论。在红楼女性中,林妹妹在贾宝玉眼中是“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的,她与“四书”相关次数竟然排第一位;通常被视为封建礼教代言人的薛宝钗则排名第三,尚且不及史湘云。这一现象反倒值得重视和深思。
    其次,红楼男性人物中,如果不计贾宝玉,其他人物与“四书”关联的次数之和(14次)明显低于红楼女性人物的次数之和(24次)。如果把贾府以外的贾雨村、甄士隐、甄宝玉和塾师贾代儒排开,贾府中的男性只有贾政和贾兰两人与“四书”有涉,相关次数之和就更少(5次),远不及红楼女性人物。这一结果表明,所谓“诗礼簪缨之族”的贾府显然有些名不副实。这应该与贾母对教育不够重视有关,抑或是贾府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最后,红楼女性人物中,黛玉、湘云、探春、李纨等人与“四书”关联的内容全部在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中均为0次。前八十回中,鸳鸯和贾母没有涉及“四书”的话语,后四十回中却出现了。鸳鸯所说的“丧与其易,宁戚”一句是转述之辞,可以不作计较。贾母闲聊时引用《孟子》中“居移气、养移体”之语,与平日好用通俗语的习惯和口吻颇有不同,可能是后人增补文字。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维度对小说《红楼梦》与儒家经典著作“四书”的关联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说在叙事与塑造艺术人物形象过程中,明显折射出“四书”对当时文化生活各个层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小说主要人物贾宝玉对“四书”及孔子思想(如孝悌、祭祀等)基本上是尊崇的,并非一般性地反对孔子及其核心思想。他所反对的只是那些以八股时文为仕途进身之阶而空谈孔孟之道的“禄蠹”,体现出小说作者对当时士林风气的批判和对科举制度的反思。同时,小说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对待“四书”及科举的态度上有着内在一致性和统一性,应该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审视和研究,不宜截然割裂开来。